咳喘痰饮门 喘论治 四磨汤
类别:
其他
作者:
严用和字数:7837更新时间:23/03/02 13:02:03
治七情伤感,上气喘息,妨闷不食。
人参 槟榔 沉香 天台乌药 上四味,各浓磨水,和作七分盏,煎三、五沸,放温服。或下养正丹尤佳。
咳喘痰饮门 喘论治 定喘丹
治男子妇人,久患咳嗽,肺气喘促,倚息不得睡卧, 。嗽亦宜服之。杏仁(去皮尖,炒,别研) 马兜铃 蝉蜕(洗去土并足翅,炒。各一两) 砒(二钱,别研)
上件为末,蒸枣肉为丸,如葵子大,每服六、七丸,临睡用葱茶清放冷送下。忌热物。
咳喘痰饮门 喘论治 人参胡桃汤
治胸满喘急,不能睡卧。
新罗人参(寸许,切片) 胡桃(五个,取肉,切片)
上作一服,用水一小盏,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临卧温服。
咳喘痰饮门 喘论治 杏仁煎
治久患肺喘,咳嗽不已,睡卧不得,服之即定。
杏仁(去皮尖) 胡桃肉 上等分,研为膏,入炼蜜少许,丸如弹丸,每服一丸或二丸,细嚼,用姜汤咽下,食后及临
咳喘痰饮门 痰饮论治 痰饮论治
饮凡有六,即悬饮、溢饮、支饮、痰饮、留饮、伏饮,巢氏载之详矣。庞安常云∶人身无倒上之痰,天下无逆流之水,诚哉斯言。以此思之,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 为咳,不由痰饮之所 或利,此固定分导次之,亦有意焉。王叔寒则邪水溢上。其间用山茱萸亦当矣。临病之际,又加详审焉邪,皮毛属肺,风寒随玄府而入寒化热,热则生痰喘满也肺热也。
咳喘痰饮门 痰饮论治 导痰汤
治一切痰厥,头目旋运,或痰饮留积不散,胸膈痞塞,胁肋胀满,头痛吐逆,喘急涕唾稠粘,坐卧不安,饮食可思。
半夏(汤泡七次,四两) 天南星(炮,去皮) 橘红 枳实(去瓤,麸炒) 赤茯苓(去皮。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十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食后。
咳喘痰饮门 痰饮论治 槟榔散
治胸膈痰饮,腹中虚鸣,食不消化,或加呕逆,或臂痛项疼。
槟榔 半夏(汤泡七次)
花(去枝梗) 干姜(炮) 白术(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咳喘痰饮门 痰饮论治 枳术汤
治饮癖气分,心下坚硬如杯,水饮不下。
肉桂(去皮、不见火,三分) 附子(炮两) 桔梗(去芦,锉,炒) 槟榔 甘草(炙。各三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咳喘痰饮门 痰饮论治 赤石脂散
治引饮过度,遂成痰饮,吐水无时,服诸痰药不效者。
赤石脂( ,二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用姜汤或酒调服,不拘时候。
咳喘痰饮门 痰饮论治 五套丸
治胃气虚弱,三焦痞塞,不能宣行水谷,故为痰饮。结聚胸臆之间,令人头目昏胸膈胀满,咳嗽气急,呕逆腹痛。伏于中脘,亦令臂疼不举,腰脚沉重。久而不散,流入于脾,脾恶湿,得水则胀,胀则不能消化水谷,又令腹中虚满,而不食也。
半夏(一两,切次用白矾三两,研碎茯苓(去皮) 白术(各一 (去白。各半两)
上十味为细末,用神曲一两,大麦 二两,同碾,取末打糊,和药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 雾露 如神
咳喘痰饮门 痰饮论治 二生汤
专治痰。
附子(生,去皮脐) 半夏(生用)
上等分, 咀,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十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空心。) 入少木
诸疟门 诸疟论治 诸疟论治
素问云∶夫疟疾皆生于风。又云∶夏伤于暑,秋必病疟,此四时之气使然也。或乘凉过度 夫病之始发也,必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头痛如破,渴欲饮冷,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或热多寒少,或寒多热少,或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或一日一发,或间日发,或三日一发。一日一发者易治,有所谓瘅疟、寒疟、温疟、食疟、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大者宜吐之。久而不愈,胁下痞满结为法。
诸疟门 诸疟论治 养胃汤
治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头痛恶心,胸满 呕,身体疼痛,栗栗振寒,面色青白进饮食,脉来弦迟。
厚朴(姜制。炒) 藿香叶 半夏(汤泡七次) 白茯苓(去皮。各一两) 人参 甘草(炙) 橘红(各三分) 草果仁 苍术(米泔水浸一宿,削去皮,锉、炒。各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枣子一枚,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多寒者内加附子煎。
诸疟门 诸疟论治 清脾汤
治瘅疟,脉来弦数,但热不寒,或热多寒少,膈满能食,口苦舌干,心烦渴水,小赤,大腑不利。
青皮(去白) 厚朴(姜制,炒) 白术 草果仁 柴胡(去芦) 茯苓(去皮) 半夏(汤泡七次) 黄芩 甘草(炙。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万安散治一切疟疾,得病之初,以其气壮,进此药以取效。气虚胃弱及妊妇不宜服之。
苍术( 浸一宿) 甘草 夜露一宿,当发日,分作两服。荡温早晨进一服,俟其发时,再进一服,忌食热物片时。
诸疟门 诸疟论治 红丸子
专治食疟。
莪术 京三棱(醋煮。各二两) 胡椒(一两) 青皮(炒香,三两) 阿魏(一钱,醋化)
上为末,别用陈仓米末同阿魏醋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百丸,用姜汤吞
诸疟门 诸疟论治 加味香薷饮
治伏暑成疟,烦闷多渴,微微振寒,寒罢大热,小便黄赤,或背寒面垢。(方中暑论治)
诸疟门 诸疟论治 鳖甲饮子
治疟疾久不愈,胁下痞满,病患形瘦,腹中结块,时发寒热,名曰疟母。
鳖甲( 厚朴(姜制,上等分,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枣子一枚,乌梅少许,煎至七分,去滓,
诸疟门 诸疟论治 七枣汤
治五脏气虚,阴阳相胜作为 疟,不问寒热先后,与夫独作、叠作、间日,悉主之附子(一枚,炮裂,以盐水浸再炮,如此七次。不浸,去皮脐)
上 咀,水半碗,生姜七片,枣七枚,煎至八分盏,当发日,去滓,空心温服,川乌亦可用。
诸疟门 诸疟论治 果附汤
治脾寒疟疾不愈,振寒少热,面青不食,或大便溏泄,小便反多。
草果仁 附子(炮,去皮脐)
上等分, 咀,每服半两,水二盏,生姜七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诸疟门 诸疟论治 灸法
治疟疾久不愈,不问男女,于大椎中第一骨节处,灸三七壮,立效,或灸第三骨节
大便门 泄泻论治 泄泻论治
素问曰∶春伤于风,夏必飧泄,邪气留连,乃为洞泄。此由荣卫不足,腠理空疏,春伤于风 甚为 之患 不节,过食生冷而成泄泻者,乃由中州不运,脾胃有伤也。但停滞泄泻一证,直须积滞已消,然 兼 少气、前后泄利、饮食不入,得此必死。其有生者,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诚哉斯言也。
又论∶夫泻痢两证,皆因肠胃先虚,虚则六淫得以外入,七情得以内伤,至于饮食不节,过可 治中汤是也,理中不效,方可断下,乳豆丸、固肠丸是也;或尚腹痛,未宜断下,断下太早,必成痢疾矣,惟当调中化积,痛轻者宜服治中汤、苏合香丸,腹痛更甚者,必然成痢,医经所谓腹痛甚者,必下痢也,宜进灵砂丹,以逐其积,此丹用之屡验,泻者止,痢者断,疼者愈,有积者内化,且不动脏腑。大凡痢疼,不先去其积,虽获暂安,后必为害,或阴阳相搏,冷热不调而成泻利者,当进香连丸,汤使具后,更有脾肾顿虚,腹胁膨 ,饮食不化而泄 硝 胃风汤 治肠胃不足,风冷乘之,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腹中虚满,及肠胃受湿,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无度,并宜服之。
人参 白茯苓 芎 桂心(不见火) 当归(去芦) 白芍药 白术 甘草 上等分,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入粟米百余粒,煎至七分,去滓,空心稍热服。
大便门 泄泻论治 加味五苓汤
治伏暑热二气及冒湿泄泻注下,或烦、或渴、或小便不利。
赤茯苓(去皮) 泽泻 木猪苓(去皮) 肉桂(不见火) 白术(各一两) 车前子 (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或进来复丹
大便门 泄泻论治 戊巳丸
治脾胃不足,湿热乘之,泄泻不止,米谷不化,肠鸣腹痛。
黄连(去须) 吴茱萸 白芍药(各等分)
上为细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米饮送下。
大便门 泄泻论治 火轮丸
治肠胃虚寒,心腹冷痛,泄泻不止。
干姜(炮) 附子(炮,去皮脐) 肉豆蔻(面裹煨)
上等分,为细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送下。
大便门 泄泻论治 白术附子汤
治肠胃虚湿,肠鸣泄泻,或多自汗。
白术(二两) 附子(炮) 茯苓(去皮。各一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枣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大便门 泄泻论治 四柱散
治元脏气虚,真阳耗散,两耳常鸣,脐腹冷痛,头旋目晕,四肢怠倦,小便滑数,不止。
白茯苓(去皮) 附子(炮,去皮脐) 人参 木香(不见火。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入盐少许,煎至七分,食前温服。滑泄不止
大便门 泄泻论治 加味治中汤
治脾胃不足,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肠鸣腹痛,泄泻注下。
干姜(炮) 白术 草(炙。各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大便门 泄泻论治 枣肉丸
治脾肾虚寒,或肠鸣泄泻,腹胁虚胀,或胸膈不快,饮食不化。
破故纸(四两,炒)
上为细末,灯心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用姜盐汤送下,空心食前。
大便门 泄泻论治 禹余粮丸
治肠胃虚寒,滑泄不禁。
禹余粮石( ) 赤石脂( ) 龙骨 荜茇 诃子(面 (面裹煨) 附子(炮)
上等分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饮送下,食前。
大便门 泄泻论治 乳豆丸
治大肠虚寒,滑泄不止。
钟乳粉(一两) 肉豆蔻(半两,面裹煨香,去面不用)
上为细末,煮枣肉,杵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用米饮送下。
固肠丸 治大肠久冷,滑泄不禁。
附子(一只,炮,去皮脐) 肉豆蔻(一两,面裹煨香,去面不用)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用陈米饮送下。
大便门 痢疾论治 痢疾论治
今之所谓痢疾者,即古方所谓滞下是也。盖尝推原其故矣。胃者,脾之腑也,为水谷之海,役过 热则 饮服 病,往往所由致,倘不先以巴豆等剂,以推其积滞,逐其邪秽,鲜有不致精神危困,久而羸弱者,余尝鉴焉。
者,则清分利之。又如冷热交并者,则温凉以调之,伤损而成久毒痢者,则化毒以保卫无不应,而疾无不愈者矣。虽然又当观脉之虚实何如耳,如下痢脉微小者生,脉肠频下脓血者,诊脉宜滑大也,若弦急者必死。又身寒则生,身热则死。苟此验治,万不失一矣。
大便门 痢疾论治 黑丸子
治脾胃怯弱,饮食过伤,留滞不化,遂成痢下,宜速进此药推导,更须斟酌受病深增损丸数,还当逐尽积滞方佳。却徐徐补养之。(方见宿食门)
大便门 痢疾论治 四味阿胶丸
治协热下利,其色黄,烦躁多渴,脐腹疼痛,小便不利。
黄连(去须,四两) 茯苓(去皮,二两) 赤芍药(三两) 阿胶(蛤粉炒,一两)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用米饮下。
大便门 痢疾论治 驻车丸
治冷热不调,下痢赤白,日夜无度,腹痛不可忍者。
黄连(去须,六两) 阿胶(蛤粉炒) 当归(去芦,焙,洗。各三两) 干姜(炮,二两)
上为细末,醋煮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十丸,空心,用米饮送下。
大便门 痢疾论治 胃风汤
治风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脐腹虚满,肠鸣 痛,及肠胃受湿,豆羹汁,或下瘀血,日夜无度,并宜服之。(方见泄泻门)
大便门 痢疾论治 乌梅丸
治热留肠胃,下痢纯血,脐腹 痛,或先经下痢未断服热药,蕴毒伏热,渗成血痢治之。
乌梅肉(二两) 黄连(去须,三两) 当归(去芦) 枳壳(去瓤,麸炒。各一两)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
大便门 痢疾论治 当归丸
治冷留肠胃,下痢纯白,腹痛不止。
当归(去芦,酒洗) 芍药 附子(炮,去皮阿胶(蛤粉炒。各一两) 乌梅肉(二两)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米饮送下。
大便门 痢疾论治 香茸丸
治下痢危困。
麝香(半钱,别研,临时入) 鹿茸(燎去皮毛,酥炙,一两)
上鹿茸为细末,方入麝香,以灯心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用米
大便门 痢疾论治 茜根丸
治一切毒痢及蛊注痢,血下如鸡肝,心烦腹痛。
茜根(洗) 川升麻 犀角(镑)
壳(去瓤,麸炒) 白芍药上等分,为细末,醋煮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米饮送下。
大便门 痢疾论治 香连丸
治阴阳相搏,冷热不调,或泻或痢。
木香(二寸,分作二段,一段用糯米炒,去半吴茱萸炒,去茱萸不用,一半生用)
上为细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白痢用干姜汤下;赤痢用甘草汤下;赤白
大便门 痢疾论治 秘传香连丸
治赤痢。
木香〔切片,二(半)两〕 黄连(去须,四两) 生姜(切片,四两)
上三味,先铺生姜在锅底,次铺黄连在姜上,次又铺木香于黄连上,用新汲井水三碗,煎干,不要搅动,候煎干,取出三味焙干,碾为细末,以醋调陈仓米粉,打糊为丸,如小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米饮汤送下。
大便门 痢疾论治 艾姜丸
治白痢。
艾叶(陈者,四两) 干姜(炮,去灰二两)
上二味,各碾为末,用醋调陈仓米粉,打糊为丸,如小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以上二方,乃男文煜得之于贾平章,魏国公屡尝以此方取奇效,实不敢私秘,附刊于此。
大便门 痢疾论治 灵砂丹
治积痢,不问久新及治积疟,食疟。
砂(一两,别研) 朱砂(一分,别研)
上用黄蜡半两,巴豆三七粒,去壳,同于银石器内,重汤煮一伏时,候巴豆紫色为度,去二 丸至 不可吃食,临卧服之尤佳,可食淡粥一日。疟疾用乳香汤面东服,于不发日晚间服。
大便门 秘结论治 秘结论治
素问云∶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平居之人,五脏之气,贵乎平顺,阴阳二气,贵乎 是 有发 通之 又论∶秘凡有五,即风秘、气秘、湿秘、冷秘、热秘是也。多因肠胃不足,风寒湿热乘之,高 灵仙 蜜炙 之际,
大便门 秘结论治 麻仁丸
治肠胃不调,热结秘涩。
大麻仁(别研如膏) 川大黄(锉碎,微炒) 厚朴(去皮二两) 杏仁(去皮尖,别研) 枳实(去瓤,麸炒。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送下,以利为度。强羸临时加
大便门 秘结论治 枳壳丸
治肠胃气壅风盛,大便秘实。(方见五脏门脾胃虚实论治)
大便门 秘结论治 半硫丸
治年高冷秘,及 癖冷气。
生硫黄(研细) 半夏(汤浸,焙,取末)
上等分和匀,用生姜自然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姜汤任下。
大便门 秘结论治 橘杏丸
治气秘,老人虚弱人皆可服。
橘红(取末) 杏仁(汤浸,去皮尖)
上二味,等分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米饮送下。
大便门 秘结论治 紫苏麻仁粥
此药顺气,滑大便。
紫苏子 麻子仁 上二味,不拘多少,研烂,水滤取汁,煮粥食之。
大便门 秘结论治 槟榔散
治肠胃有湿,大便秘涩。
槟榔(不拘多少)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用蜜汤点服,不拘时候。
大便门 秘结论治 润肠丸
治发汗、利小便亡津液,大腑秘,老人虚人皆可服。
肉苁蓉(酒浸,焙,二两) 沉香(别研,一两)
上为细末,用麻子仁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米饮送下。
大便门 秘结论治 蜜导法
每用蜜三合,入猪胆汁两枚在内,煎如饧,出冷水中,捏如指大,长三寸许,纳下部,立通。
大便门 秘结论治 威灵仙丸
治老人肠胃虚,津液不能内润,气涩不能运掉,大便秘结,不问风冷气秘,皆可威灵仙(洗,去芦) 黄 (去芦,蜜水炙。各一两) 枳实(麸炒,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用米饮送下。
大便门 秘结论治 皂角丸
治大肠有风,大便秘结,尊年之人尤宜服之。
皂角(炙,去子) 枳壳(去瓤,麸炒)
上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用米饮送下。
小便门 淋利论治 淋利论治
(附∶尿血)
膀胱不利为癃闭,此由饮酒房劳,或动役冒热,或饮冷逐热,或散石发动,热结下焦,遂成 气、膏 其 又论∶夫淋利两证,医经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尿。又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 胱,利病 临病
小便门 淋利论治 地肤子汤
治下焦结热,小便赤黄不利,数起出少,茎痛或血赤,温病后余热及霍乱后当风度,饮酒房劳,及行步冒热,冷冻饮料逐热,热结下焦,及散石热动关格,小腹坚,胞胀诸有此淋,悉皆治之。
地肤子(一两) 知母 黄芩 猪苓(去皮) 瞿麦(去茎叶) 枳 草葵子 海藻(洗。各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忌甘草。
小便门 淋利论治 通草汤
治诸淋。
通草 王不留行 葵子 茆根 桃胶 瞿麦 当归(去节,洗) 蒲黄(上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小便门 淋利论治 琥珀散
治小便不通。
琥珀(不拘多少)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用萱草根煎汤调服,灯心汤调服亦可。
小便门 淋利论治 小蓟饮子
治下焦结热血淋。
生地黄(洗,四两) 小蓟根 滑石 通草 蒲黄(炒) 淡竹酒浸) 山栀子仁 甘草(炙。各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空心食前。
小便门 淋利论治 赤茯苓汤
治上肠实热,面赤多汗,小便不通。(方见五脏门心小肠虚实论治)
小便门 淋利论治 宣气散
治小便不通,脐腹急痛。
甘草 木通(各三钱) 栀子(二钱) 葵子 滑石(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半钱,灯心调下。
小便门 淋利论治 木通散
治小便不通,小便腹痛不可忍。
木通 滑石(各一两) 黑牵牛(头末半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半盏,灯心十茎,葱白一茎,煎三分,食前温服
小便门 淋利论治 鹿角胶丸
治房损伤中,小便尿血。
鹿角胶(半两) 油头发灰 没药(别研。各三钱)
上为末,用茆根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
小便门 淋利论治 菟丝子丸
治小便多或不禁。
菟丝子(淘净,酒蒸,焙,二两) 五味子(一两) 牡蛎( ,蓉(酒浸。二两) 附子(炮,去皮脐,一两) 鸡 (半两,微炙) 鹿两) 桑螵蛸(酒炙,半两)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盐酒盐汤任下。
小便门 淋利论治 萆丸
治小便频数,日夜无时。
川萆 (洗)
上不拘多少,为细末,酒和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盐汤盐酒任下。
小便门 淋利论治 破故纸丸
治肾气虚冷,小便无度。
破故纸(盐炒) 茴香(盐炒)
上等分,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或一百丸,空心,盐酒盐汤下。
小便门 淋利论治 缩泉丸
治脬气不足,小便频数。
天台乌药 益智仁 上等分,为细末,酒煮山药末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临卧,用盐汤送下。
小便门 白浊赤浊遗精论治 白浊赤浊遗精论治
素问云∶夫精者,身之本也。盖五脏六腑皆有精。肾为都会,关司之所,听命于心,人能法 欲 虑而 凝如膏 火不上 亦能病 冬则土 又论∶遗精白浊二证,脉息多涩,伤精脉也。医经曰∶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天癸者精也,精者身之本也。肾藏精,藏精者不可伤。皆由不善卫生,喜怒,劳逸,忧愁,思虑,嗜欲过度,起居不常,遂致心火炎上而不息,肾水散漫而无归,上下不得交养,心肾受病。心受病者令人遗精白浊,肾受病者亦令人遗精白浊。此皆心肾不交,关键不牢之所致也。肾病者当禁固之,心病者当安宁之。更有少壮之人,情动于中,所愿不得,意淫于外,而有是证者,施治之法,不宜秘固,秘固则愈甚,惟当以后方猪苓丸主之。盖半夏有利性,猪苓导肾水,导气使通之意也。许学士详言之矣。但虚损精滑之人,却不宜服此药。方并载于后,临病之际,更宜加审焉。
小便门 白浊赤浊遗精论治 秘精丸
治下虚胞寒,小便白浊,或如米泔。或若凝脂,腰重少力。
牡蛎( ) 菟丝子(酒 螵蛸(酒炙) 白茯苓(去皮) 白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酒盐汤任下。
小便门 白浊赤浊遗精论治 瑞莲丸
治思虑伤心,便下赤浊。
白茯苓(去皮) 石莲肉(炒,去心) 龙骨(生用) 天门冬心,甘草水煎) 麦门冬(去心) 柏子仁(炒,别研) 紫石英(火 七次,归(去芦,酒浸) 酸枣仁(炒,去壳) 龙齿(各一两) 乳香(半两,别研)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枣汤任下。
小便门 白浊赤浊遗精论治 羊胫灰丸
治思虑伤脾,脾不摄精,遂致白浊。
厚朴(去皮取肉,姜汁炒,二两) 羊胫(炭火 过通红存性,一两)
上为细末,白水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饮下。
小便门 白浊赤浊遗精论治 固精丸
治嗜欲过度,劳伤肾经,精元不固,梦遗白浊。
肉苁蓉(酒浸,薄切片) 阳起石((火 七次) 川巴戟(捶,去心) 韭子(炒) 白茯苓(去皮) 鹿角霜 龙骨(生用) 附子(炮,去皮脐。各等分)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酒盐汤任下。
小便门 白浊赤浊遗精论治 芡实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