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出发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梨摇字数:2010更新时间:24/04/17 02:32:06
都已经说到了这地步,蒙玥哪里还能再说出拒绝的话? 她自己本来也是个格外心善的女子,若非是此的话,当年也不会恰好和未登基的帝王一见钟情。 而如今听着宋玉绰轻柔的给她解说着外头那些风情,还有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百姓,她心里也是苦涩的。 纵然心里清楚,自己无论如何不能让他们兄妹任性。 可是,她又如何能够让心爱的人和挚友……抱负不能舒展? “嫂嫂您放心吧,我把念奴留在您身边,您替我看着点,别让她出了事,剩下的只管交给我,我自家的亲皇兄,我还能照顾不好他了吗?他就算是在挑嘴再爱讽刺人,也能叫妹妹我照顾的严严实实乖乖巧巧!” “就你嘴甜。”蒙玥听了这话,反倒是略略放了心,她不信丈夫,自己能保护好自己,但是她相信宋玉绰。 “你们若是要去便去吧,我替你们收拾东西。” 这也不过是事情发生过去一两日,如今那大军还没从开始走呢,如果是他们动作快一些,兴许能够赶上。 蒙朔压根就不知道皇帝打算御驾亲征的事,他回去以后当天就点了名单一同前去,动作迅速的不像话。 而宋玉绰兄妹两个一路追也是苦涩难耐,但到底最后都忍下来了。 他们兄妹两个都不是那种忍耐度极其高涨的人,但是一路上看着路过的百姓,便也能够感同身受。 “你看这些百姓。”宋玉绰的眼睛都红了。 一路走来逐渐到了边境,便也能看到更多可怜的人。 “天底下可怜之人太多了,你若是一路看下去,是看不完的,别想了,公主,好生歇息。” 蒙朔送过来一个被呵护的极其温热的水袋。 他知道的时候,这兄妹两个都已经赶过来了,通共带了不过两百多人,将朝堂大事全都交给了内阁大臣们处理,两个人就光棍式的赶来了。 他气的恨不能骂人,可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只能带着兄妹两个一起打仗。 好在这一路赶路是平平和和。 路过的山匪什么的,纵然有冒过头,不过当日几乎都叫他们给解决了,并没有惊动到大人物们的兴趣。 而宋玉绰从最开始的略微有些走马观花。 起码路上还能看到些风景,直到后面心绪越来越乱,她恨不能直接就在这儿仰倒,不在走了。 百姓太惨了。 纵然已经预料到了,他们定然过得十分凄苦,可是真正到达他们身边的时候,再看着那些人,宋玉绰心里却也是说不出来的感觉。 她苦笑。 “我是不是做的太狠了?太绝了。”她对着绿漪开口。 绿漪最近也是黑了整整两层,如今听到宋玉绰这话,她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见宋玉绰眉眼间依然是忧愁的,她轻声解释。 “是因为邺国。” 是因为,邺国的狼子野心。 “若非是他们早间派了人过来,又是拿着这么一封信来威胁,公主,也不至于做出那种事情,与他们破釜沉舟。” 邺国做的确实不行。 他们不懂应该如何面对着别人,在大事上总是习惯用嘲讽和逼迫来达到目的。 但是这并不合适。 真正的大将风范并非是如此。 “皇兄你喝不喝?”宋玉绰将手中的水袋递了过去,自己径直拿起已经凉透了的,她腰间那个一饮而尽。 宋赢彻也没反驳,接过去。 他才是真正皮嫩肉嫩的那个。 就算是宋玉绰在他面前相比,也是略略粗糙了一些。 见到发小这般挑剔,蒙朔没忍住眉头就皱了起来,可终究面对着如今是皇帝的情况,他也只能将这些思绪收回。 “皇上到底还是挑剔了些,性子太过于刁蛮,应当多教训教训。” 他说这手腕子晃了晃,就准备去拉着宋赢彻操练。 “等等。”宋玉绰叫住了他,眉目温柔:“蒙大哥赶路要紧,还有一日就赶到了,别在路上浪费时间。” 重点是,宋赢彻过去以后自然要发毒誓之类的,一番操作。 这些他倒是不太信任,可是来之前是特地受了叮嘱的,他们兄妹两个也只能答应。 如今看起来也是无奈了。 这一休息就是整整一个时辰,直到中午最毒的太阳落下,不至于晒伤众人,他们才重新开始行走。 蒙朔依然是骑马走在前头,引路。 而宋玉绰和宋赢彻,一前一后,勉勉强强能够足以跟上。 等到了的时候,宋玉绰已经稳居第二许久了。 宋赢彻那边该先下马的。 他飞快地下马,百姓就纷纷凑了过来。 山呼万岁。 早就有人来禀报了这边的事情,蒙大将军陪同陛下一同前来,陛下御驾亲征,非要将那北蛮子一同打回老家不可。 此地的百姓一听哪里还能坐得住?老的拖小的,少的拖周遭。 一定要来见见这真正把他们放在心上的皇家人。 照外头来说,他们不过是一群贱民而已。 可是这贱民,竟然也能够得到皇帝和公主一起来保护的结果? 当天夜里邺国再来攻城,百姓们有一个算一个,直接就冲上前去跟着帮忙了。 他们来的头一场仗,竟是就这么轻而易举的赢了。 宋赢彻被人拖着,满天下的去和百姓闲谈,或温柔或真情流露。 反正表现在百姓眼里的就是他们的皇帝陛下真是一位好人,这陛下竟是为了他们愿意跑来这么一个地方。 而就在这样的情绪的烘托之下,百姓各自心里的情绪都拉到了极点。 他们对于皇家的忠诚,还有对于公主和陛下的喜爱,都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此时兄妹两个确实都没有去思考这些政治上的问题。 宋玉绰来了以后就深感内疚。 本来自己有着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完全不必将这些百姓拖入这种境地,是自己当初急功近利才害得他们如此。 百姓不会怨责,他们已经习惯了听从上头的命令,上头说什么就是什么,但是宋玉绰自己会怨自己。 她叹息,转身,继续追着军士们忙碌去了。